閱讀格言

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W17]有驚嘆號也有問號的量化研究

2009.1.7

本週的內容是量化研究,這些內容在大學時大部分的內容都已經在教育統計學裡修過,因此就不在像過去一樣做地毯式複習,直接寫下自己的心得或想法。

首先,老師勉勵大家要努力熬過期末的考驗,並提到感覺自己快要滅頂的時候,可能也是脫胎換骨的機會。這句話讓我聽了有頭皮發麻的感動。因為,期末報告我仍然以龜速的方式慢慢前進,加上學校這陣子學期末事情特別多,真的有焦慮到想放棄的念頭。不過聽到老師一番激勵的話,讓我至少先從日日有進度持續前進,希望能夠撐過這個期末關卡。

其次,我的收穫是,繼上週第一類型錯誤與第二類型的舉例說明之後,老師談到樣本至少維持30人的理由,真是讓我頓時茅塞頓開。以前大學時上到樣本維持30人的時候,當時的老師說這是統計學家歸納出來的,就這麼一句話我背到現在,卻不知其所以然。唉,填鴨式的教育有時真的會壞了人求知的胃口。經過美美老師的說明,原來30人的道理就這麼簡單,如果一個研究主題通常至少有兩個變項,每個變項都有多個值,如若把學歷當變項,可能就有小學、國中、高中職、大學、碩士班、博士班等五個值,若兩個變項都有好幾個值,每個值都要分配樣本的話,樣本數就要以30人較能對每個變項的每個值都進行後續統計。以前很多統計概念,當時的老師都以這是統計學家提出來的結果帶過去,導致我背了一堆概念或數字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真是有夠悶。下學期所上開高等統計課時,自己要盡可能自我要求對不懂的概念主動發問,並設法多請教老師以圖解或舉例說明,而不要只是把模稜兩可、似懂非懂的疑問放在心中。

再者,此次上課我有點愣住的地方是,剛開始看到大家在討論性別這個名義變項時,有人列出要統計集中量數時讓我一頭霧水,因為我的印象是應該名義變項屬間斷變項(非連續變項)應適用眾數,所以一開始老師要我們畫表討論時,因為跟舊經驗錯亂所以有點恍神地站在組員的後面不知道怎麼討論,還好後來講解內容時有複習到名義、順序、等距及比例變數所適用的量數類型,發現自己的殘存印象並沒錯,因此,我覺得應該以原來範例中的收入來討論集中量數比較合適,還好這次沒衝動地跑上去寫黑板,不然寫出離奇的答案,那就糗大了。

最後,我個人有個小小看法,那就是老師問大家期末最後一次上課可以用甚麼方法來檢驗自己所學,大家都很客氣沒有表示意見,所以老師改讓大家說說這學期學到了甚麼。我必須承認自己短期記憶差記不住細節。不過,如果回到老師對於期末最後一次上課的建議,我倒是覺得老師原先提到的「對話」是種很好的方式,因為感覺碩一上學期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很少跟不同的同學有對話的經驗,至於怎麼開始,除了可以課本內容和同學討論對答之外,也可以兩人一組,看對方同學研究法部落格中最感興趣的一篇,依此為主題與對方對話,然後兩人互談之後可以立刻換人,而且要找這學期從未同組過的同學更好,這樣應該會更有機會了解原本很少對話的同學們,有哪些值得我參考的好觀念或學習方法。因為這學期真的深深感受到,能問好問題及找出好問題的答案,才能在從不疑處有疑中有深刻的思考歷程,這真的是很重要且帶不走的學習能力。此外,同學之間有深刻的對話,這樣的學習就好比蕭伯納所說的:「如果你我各有一顆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那麼你我各只有一顆蘋果;但假如你我各有一個構想,我們彼此交換,那麼我們就各有兩個構想!」這應該是讓我自己從「沒有想法的均質人」朝「有好的想法上的離散人」試探或跨越的機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Clicky Web Analytics

  © Blogger template Brookly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