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格言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與專業和研究社群溝通資訊社會學

資料來源:Kling, Rosenbaum,& Sawyer(2005).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ing Social Informatics. Chapter 6: Communicating Social Informatics Research to Professional and Research Communities, 105-146.

1.向資訊組織與資訊社會學學習
2.專業群/對象-資訊社會學研究應向(1)ICT專業人員(2)某些學術領域的研究者與教師(3)政策制訂者(尤其是參與資助電腦相關之社會與組織方面研究者)
3.向ICT專業群溝通
3-1.資訊社會學相關的認識
3-2.關注ICT專業群的競爭
3-3.與ICT專業群溝通的策略:
  ◎改善資訊社會學研究者與ICT專業人員間溝通的六個策略為:
  (1)發展對現有所知的ICT專業世界之實證評量
  (2)處理與溝通對專業人員有用的且為目前所知的專業人員之典型問題、關注焦點,以及資訊行為
  (3)聚焦於為ICT專業人員的論著(speaking and writing)
  (4)定期舉辦由學術界與ICT專業人員共同參與之論壇
  (5)透過工作坊、研討會與終身學習影響目前的專業實務
  (6)創設「ICT推廣服務」
 ◎為了管理研究和顧問公司間的競爭 ,資訊社會學研究者可以:
 (1)自顧問公司完成的事項來區別自己的工作。
 (2)探討和這些公司的合作方式。
3-3-1.瞭解ICT專業人員
3-3-2.重新設計研究焦點
3-3-3.向ICT專業群宣導資訊社會學研究
3-3-4.定期舉辦由學術界與ICT專業人員共同參與之論壇
3-3-5.為ICT專業人員提供繼續教育
3-3-6.設立研究導向的「ICT推廣服務」
3-3-7.管理研究與顧問公司間的競爭
4.向學術與研究社群溝通
4-1.專業群/對象
4-2.向學術與研究社群溝通的挑戰
4-3.改善與其他學術及研究社群溝通的策略
4-3-1.提升資訊社會學研究的影響力:(1)設立專題興趣小組(special interest groups, SIGs)(2)組織資訊社會學研究與議題的研究追蹤與專題討論(3)發展致力於資訊社會學研究之完整會議
4-3-2.增加資訊社會學研究的出版選擇:適當的期刊、寫教科書、編輯模範的資訊社會學研究選輯
4-3-3.運用資訊社會學相關網路數位資訊之便利:如ISWORLD(www.isworld.org/isworld.html)、大學及各研究機構的網站。
4-3-4.提升資訊社會學影響力的研究方向:(1)說服資助單位以發起有關ICT於組織環境的國家或國際性調查研究,並發揮指導研究的重要作用(2)研究結果應以多種形式廣泛出版並提供取得(3)專業的資訊社會學組織應該發起每年或每兩年一次的調查研究,以成為可靠的科技指標。(4)研究應包含科技與科技方面的社會影響,並從個人/家庭/企業/組織的層面完成相關調查。可包括有關科技、花費與使用形式以及基礎結構的量化測量等選項之問題。(5)舉辦工作坊以建構研究調查,讓許多研究者可以從他們的研究中貢獻相關問題。(6)研究結果將鼓勵政策制訂者認識資訊社會學這個領域,並資助更進一步的資訊社會學研究。(7)這類研究計畫對研究者是有用的並將有助於推廣至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或其他國家的相當的資助單位。
4-3-5.增加資訊社會學研究的機構支持
5.提升資訊社會學的能見度:
作者將3-3改善資訊社會學研究者與ICT專業人員間溝通的六個策略及為了管理研究和顧問公司間的競爭的兩項作法,以及4-3.改善與其他學術及研究社群溝通的五個策略又強調一次。

繼續閱讀...



資訊社會的關鍵概念

Kling, Rosenbaum,& Sawyer(2005).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ing Social Informatics. Chapter 5: Teaching Key Ideas of Social Informatics, 83-103.
1.為何要教社會資訊學?
1-1.資訊社會學教學著眼於科學導向教育(Science-Oriented Education)的宏觀情境脈絡中。
2.資訊社會學教學概述
2-1.資訊社會學教學之現況
2-2.資訊社會學教學現況之相關議題
3.資訊社會學之教學
3-1資訊社會學的主要概念
a.ICT使用的情境脈絡(設計、發展、配置與使用)直接影響其意義與角色
(ICT不能獨立於使用情境之外)
b.ICT並非價值中立的:ICT的使用創造了贏家與輸家
c.ICT的使用導致多樣且往往是自相矛盾的影響。
(無紙化辦公室、更有生產力v.s紙愈用愈多、更耗時費力?)
d.ICT的使用有其倫理與道德的問題,這些問題亦有其社會影響(social consequences)
(如使用email的隱私、信用風險、組織階層的扁平化)
e.ICT是可配置的(configurable)
(ICT是不同構成要素的集合,由於每個組織或社會單位的ICT不盡相同,因此會產生獨特且社會導向的科技網路)
f.ICT的發展依循著歷史與科技進步的軌跡(trajectories)
g.ICT在設計/發展/使用歷程的共同進化(co-evolution)
3-2.為特定課程目的調整資訊社會學的概念
3-3.資訊社會學作為有資訊根據的批判性思考
3-4.資訊社會學教學的相關議題
3-4-1.激發目前ICT取向之教育者評估資訊社會學概念及課程中使用的技巧
3-4-2.綜整資訊社會學文獻的困難在於大部分是研究本位且散佈於多種學科之間
3-4-3.協助學生以自身經驗整合資訊社會學概念與技術
3-4-4.處理學生採用的資訊社會學議題之現有心理模式
4.幾點建議
4-1.資訊社會學的概念應被整合於ICT取向學生之正式課程
4-2.資訊社會學的主題應以發展批判性思考的方式教學

繼續閱讀...

Clicky Web Analytics

  © Blogger template Brookly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