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格言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社研W11]不談功課的淡水之旅

[2008.11.26]
今天是個難得的晴天,全班暫時放下沈重的社會科學研究法,在美美老師的帶領下,Foster老師跟著我們一起搭捷運到淡水半日遊。

把功課壓力與學校的行政業務暫時放下,盡量以平靜的心情享受難得的午後閒暇。本來沈重的心情,隨著與同學們哈啦閒聊漸漸輕鬆了起來。當捷運快抵達淡水的時候,就打算趁著機會離家吃走。

首先品嚐的就是阿媽的酸梅湯,還好有永嘉的推薦,在一堆阿媽的酸梅湯中找到正宗的美味冷飲。果然,名不虛傳的三段味覺享受就在果肉與酸梅汁中蔓延開來,初吸吮的酸、停留在舌上的甜,以及入喉後的甘,嗯,從來沒有是過這麼清新脫俗的滋味,連美美老師和Foster老師都讚不絕口。我一邊喝著沁涼的酸梅湯,一邊參觀由馬偕博士所設計,屋體為閩南式民宅,卻有西洋門窗的北台灣第一所西醫院─滬尾偕醫館,真是快意中也發思古之幽情。

接著,大夥兒步行到漁人碼頭搭渡輪,海風的吹拂與印入眼簾的海景頓時讓整個人輕盈了起來(輕盈只是暫時的自我催眠與幻想啦...),人生就該這樣,努力奮鬥之餘也要有好山好水均衡一下,這條藍色公路搭得真是深得我心。一路聊天很快就來到了八里,看到滿街的攤位又讓我忍不住食指大動,就點了花枝丸大啖了起來,炸得溫熱又香噴噴的花枝丸,入口有嚼勁而不黏牙,胡椒粉的提味之下讓人直呼過癮。熱情的老闆娘又請我們試吃炸花枝肉,同樣也是滿口的幸福與美味,今天真是來對啦!

今天的重頭戲,就是從八里騎車到十三行博物館。歐賣尬,很少運動的我很久沒騎這麼久的腳踏車了。既然要騎,得挑一輛沒騎過的車車試試才不枉此行。因此我跟永嘉兩位大叔挑了一輛兩人的協力車。去程的時候因為我坐後座,所以不用握把手也可以輕鬆前進,只是偶有小坡度時得稍微用點力即可。但回程換我在前座,竟然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不但是把手握得有點搖搖晃晃(這下總該知道誰比較重了吧),有時還會因為車輪沒有擋泥板而會把鞋子磨得嘎嘎作響,香汗淋漓(這成語是這樣用嗎?)加上氣喘吁吁真是感覺舉步艱難。回程的小考驗讓我體會到團隊合作的不易,如果大家能有共識,往相同目標前進,再怎麼難的關卡都可以迎刃而解。

沒想到全班就我們兩位大叔首先騎完全程,為了獎勵自己(喂!又來了),我們就又跑去吃花枝丸及堆得像尖塔的香草巧克力冰淇淋,因為六點半台大有課,就在一身汗的暢快淋漓與愉快的心情之下,提早結束了今天的淡水之行。我最大的心得是,人在忙碌時真的要懂得忙裡偷閒,才能更有餘裕因應各項挑戰。在此要謝謝美美老師與Foster老師讓我們忙裡偷閒的機會,也感謝這段時間以來Foster老師的耐心指導,下週一的海報與Presentation,我想我們這組會在修養生息之後全力以赴的。

繼續閱讀...



[圖資W11]找出使用者潛在需求的資訊檢索

[971125]

本週圖書資訊學由我們這組報告,主題是資訊檢索,我們報告的重點如下:
1.資訊檢索的定義(廣義的資訊檢索包括文獻檢索和線上檢索,狹義僅討論線上檢索)與發展脈絡(50年代是資料庫的組織與索引語言控制、60年代是系統的測試與評估、70年代是線上檢索系統、80年代強調人的研究典範,尤其是介面設計)。
2.資訊檢索的典範:從系統導向、行為導向到認知導向。
3.資訊檢索的理論:「相關」(relevance)概念,主要是Tefko Saracevic在1970年代所提出的相關概念,試圖從系統、目的地、主題文獻、主題知識、適當、務實等六個觀點來找出評量資訊檢索系統效益的方法,以及黃慕萱老師綜整學者從主體、邏輯、情境、心理等等四個相關。
4.資訊檢索技術之核心:首先介紹可將其資料欄位視為檢索點的元資料(Metadata) ,並討論資訊檢索核心技術三層次,分別為靜態、動態權威控制元資料格式及個人化元資料格式。
5.資訊檢索系統:從系統輸入及系統輸出兩大架構,探討資訊檢索系統及線上資訊檢索系統,及線上資訊檢索系統的發展。
6.資料庫:介紹資料庫的發診與評估線上資料庫的準則。
7.檢索晤談、策略技巧與評估:
介紹瞭解讀者檢索需求的晤談,以及資訊檢索十大策略三大檢索技巧,並提到多媒體資訊的檢索,還有從成功檢索到相關資料比率之回現率、未檢索到不相關文獻的精確率與資料庫在某一主題所包含資料數量之完整性來看資訊檢索評估。
8.線上檢索未來發展趨勢。

在同學的評論上,大概是PPT簡報太多,有些部分報告太快(不是我)之外,對於簡報內容並沒有提出批評。我對簡報字太多的回應,則是自己會希望簡報能說清楚講明白,別讓聽眾在印象或記憶後看到過於精簡的簡報卻想不出內容,所以才會盡可能詳述。書梅老師也提到在一般的分享或演講時,她會採用條列精簡的方式呈現簡報,但如果是上課或需要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時,就會以詳述的方式呈現簡報。

本次上課老師的評論如下:
1.希望同學多練習Critical Comment(建設性評論):
以老師在美國留學時的觀察,美國人在檯面上往往能夠暢所欲言,即便是給予猛烈批評,但檯面下卻會主動肯定報告者;國人的習慣卻是相反,往往是檯面上看似風平浪靜,但檯面下卻意見多多。此外,評論的方向應該針對內容,可以用正面字眼代替負面批評,並給予具體建議,這樣的建設性評論,比較不會讓當事人感到突兀。譬如針對簡報字數過多要評論時,可以說為了避免看起來字體太小,不妨可以試著印發講義的方式,搭配提綱挈領的簡報即可。

2.從找出讀者潛在需求,進而提供加值資訊:
以康是美為例來說明資訊檢索,如店員可以其專業,對於只有美白需求的客戶,提供保濕觀念進而巧妙帶入保濕產品的推薦,這種找出使用者潛在需求並讓提供的資訊產生資訊加值的能力,是新時代的館員應該具備的能力。

3.從讀者的真實需求提供資訊檢索:
不要只從館員或理論上所認為的角度進行資訊檢索,應該以讀者要什麼館員相對要有能力提供資訊檢索的建議或資訊。例如資訊檢索的趨勢會從文字逐漸擴大到多媒體,如果讀者因為壓力過大想要找舒眠音樂,或是想要找某部電影的精彩片段時,館員應該有這樣的能力來協助讀者找到的資料。而資訊檢索時,也要將各種正反意見等各種面向提供讀者研判參考,不是只有一面倒的單向資訊。

4.給讀者資料,也要給讀者方法:
圖書館員本身除了要強化對民眾資訊需求的敏感度與覺察力,以協助讀者進行資訊檢索之外,更應該培養讀者自身具備資訊檢索的能力,這才是資訊檢索最積極的作為。

5.目前資訊檢索在系統設計幾乎仰賴或假手資工界,因此圖資人或館員應該設法對於目前的現況進行瞭解與交流討論,甚至找到科技整合的合作機會,以提供如Google貼近使用者習慣的檢索系統與介面,讓資訊檢索的歷程更加簡單輕鬆。 而面對資訊檢索技術的推陳出新,館員更應該自我充實並以終身學習與時俱進。

個人心得:
1.有同學發明Power Point 看起來不要像Power Document,這樣的觀點我虛心接受,日後可以考慮對於較難理解的部分印發講義,但簡報還是維持簡單條列風格,以免讀者看得吃力。
2.本次簡報製作時波折很多,本來有些難過與遺憾。但後來認真想想,不管組員的態度如何,把任務完成與做好是唯一的出路,不批評、不抱怨、不責備,這是避免落入自己氣死也沒人理會的窘境之外,也是強者的風範,更是面對問題的最好態度。
3.本次報告內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蔡明月老師整理的10大檢索策略,共有簡易檢索、分區組合檢索、主題層面連續檢索、非主題層面連續檢索、主題層面配對檢索、引用文檢索或稱文獻滾雪球法、大範圍檢索、非主題檢索、事實檢索、多資料庫檢索,雖然是民國八十年的舊書,但經典讀起來還是經得起考驗。
4.唉,真是奇怪,看到「資訊檢索」這樣的題目,只會潛意識的認為這主題很硬,好像沒什麼好讀好想的。但聽見老師從館員應具備的能力與責任這個角度切入之後,資訊檢索頓時就不再是死板板的知識,而是館員在網路與多媒體時代如何強化自身專業與能力的參考依據。自己在「質問力」以及解讀能力上,真的還有很多的改進空間。

繼續閱讀...

Clicky Web Analytics

  © Blogger template Brookly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