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格言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學術研究與寫作之性質

出處:
王錦堂(民81)。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臺北:東華。1-12。
原轉載:
研究報告:時間與技巧  W.Pauk (1969), Journal of Reading, v13, 15-20,56-59.

1.及早進行:
(1)時間是偉大的平衡器,時間是真正民主的。我們從早上起來都得到同樣多的時間,天才和用功不分軒輊,浪費與節儉也都相同,不會因浪費而少得,也不會因節儉而多得。
(2)因為拖延的藉口:
已經到了期限--參考室中擠滿了人、有人跟我的題目一樣而搶不到參考書、我研究範圍參考書中的一篇專文整篇被人撕掉了....

2.選定題目,縮小範圍:
選定題目時,你決定的第一個題目應予縮小三四倍的範圍。論文的題目就是一向承諾,這正像一項合約,你應先提出一些特定的東西。
寫南北戰爭注定失敗>>戰爭中一次戰役(Gettysburg 戰役)範圍太大>>公墓嶺戰役還是大>>公墓裡戰役之戰術重要性,可以找到很多資料,寫起論文來也容易有深度

3.蒐集資料,筆記歸類(按範疇和次範疇準備好):
(1)一張卡片紙記錄一項要點或若干相關要點
(2)卡片上方標註題目名稱
(3)卡片只用一面
(4)卡片上寫明資料來源之書名與頁數
(5)將逐字引用之資料加上引用符號
(6)幾乎所有筆記完全出自己的文字
(7)當發生自己的思想或見解時,在筆記有關部分寫下來,外加上括號並標註「自己」字樣

4.根據蒐集資料,修改論文邏輯順序:
根據分類卡片撰寫大綱(最後編製大綱而非最先),以明白論文不夠均衡和比例不夠的欠缺之處

5.開始寫初稿到完成長篇論文:
(1)增添新卡片將資料順序排列整齊,撰寫初稿
(2)每天集中精神動筆寫,並念一遍

6.修改論文:
(1)未經修改的論文不應當交卷。為了使修改發生效用,必須經常將文章擱下來放在一邊數日或一星期,這樣才會覺得它沒有這麼熟稔。然後在去讀的時候必然能發現粗率的地方。一經發現粗率之處,就修改、修改、修改。
(2)確定所用事實都易於瞭解且有詳細的資料和例證支持。
(3)確定論文的組織計畫都清晰明瞭,議題編排順序合乎邏輯。
(4)檢查文體前後的一致性。
(5)檢查拼字及連字符號皆正確無誤。
(6)開頭部分與本文部分要前後呼應
(7)每個主要論點之前以一般說明(論題句/Topic Sentence)開頭,然後以每一個主要論點為中心,組織支持之資料。資料應避免重複或語意模糊之處。

7.制訂摘要:將論題與各要點結合在一起,顯示作者以對資料之掌握熟練。

8.朗讀整篇論文並檢查文體:刪除語意模糊和多餘的字眼,以及結構不良的句子,務使段與段、句與句之間更能連貫一氣。

9.論文好壞:
在技巧的運用上,的論文都有創意和想像力;但差的論文,看來似乎是用剪刀漿糊拼湊起來的。

10.何謂學術:
技巧方法是明顯可辨的!它是學者的熱愛、關懷和時間的組合。(Schliermann 教授)

0 意見:

張貼留言

Clicky Web Analytics

  © Blogger template Brooklyn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