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研W15]資訊組織與古籍書目分類
[2008.12.22]
本週的課程是由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資訊學院副教授李鶴立老師演講,一共有兩大主題,分別為「資訊組織與學術使用者」以及「傳統中文書目分類」。老師首先談到研究資訊組織的背景在於,圖書館總是需要將館藏加以呈現與組織,通常從目錄、分類表以及實體部門(如參考部門、分館)等方面著手。
然而,圖書館館藏的儲存方式由實體到虛擬空間時,館藏的概念仍然有意義嗎?館藏的基礎是什麼?使用者和館員對館藏的看法有所不同嗎?實體與虛擬空間如何影響使用者的看法?以及如何整合圖書館資源至整體的資訊組織?以上的問題引起老師探討的動機。儘管Cutter(1904)曾說過,「使用者的便利必須放在編目者的便利之前。」但老師檢閱相關文獻後發現,組織有效的資訊檢索館藏並未在研究上受到重視。文獻多半著重館藏研究通常討論所需資源的配置、辨別使用模式(類型)、評估各類型文件的需求,以及資源的評估。或是資訊組織研究聚焦於作品內容(work)、出版文件(document)或出版數量(tiem)的層次,卻少有研究與組織相關的實務。
因此,老師的研究方向從概念、功能以及使用者角度等開始,分別就使用者、文件、館藏組織、前三項因素的互動,以及環境等五大關鍵因素進行探討。而其研究方法則以建立紮根理論、和使用者及館員進行長期面談為主,之所以從學術組織進行研究,是因為學術使用者大致上有著相同的需求,而且可能更能清楚地表達其經驗與想法。所以老師以其任教單位圖書館的使用者,包括15位不同學科的大學生、10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教授
及5位圖書館員為對象。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與相關文獻看法一致之處,在於大學生對於資訊尋求面對較多的挑戰。此外,他們想以最少的努力,希望達到最佳的效果。研究建議大學生需要在資訊尋求上獲得更多的協助,學生需要更佳的資訊組織能力以增加搜尋成效;資訊應該根據與大學生最相關的評估標準來進行組織。在大學生的資訊尋求上,便利為學生考量的重點,有12位學生以網路為第一首選,Google是最喜歡的搜尋工具。再者,關鍵字搜尋是大學生最喜歡的資訊尋求方式,或是在圖書館書架瀏覽。有趣的是,不同學科的資訊尋求行為並無顯著差異。至於大學生最重視的資源與幫助是資訊的立即取得和便利姓、書目的協助與選擇、具體的相關建議、如何取得較舊的資料,以及使用與組織資訊的便利性等等。老師也提到資訊組織時的切入點,如可從與大學分館類似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尋找適合的其他館藏(subcollection),並對初學者使用明確清楚的用語,縮小搜尋範圍並降低複雜度,以及提供整體館藏的相關連結。
對於老師的第一個主題,個人覺得圖書館員在館藏逐漸數位化的歷程中,培養資訊組織的敏銳度絕對是必備的能力。儘管老師勉勵我們,不要怕挑戰,這樣的專業才有價值。然而,到底館員是否要包山包海式地什麼都懂,可能需要更多的討論與省思。以老師所呈現幾個圖書館網站的資訊架構為例,如果沒有觀念清楚的館員與功力高強的資訊架構師或資訊人才共同合作,很多原本立意良好的想法,到最後不是一味追新卻不知意義何在,就是人存政在、人去政息,再不然就是花了大錢之後卻變成無法滿足大多數讀者需求的服務。所以,個人認為除了要求館員多才多能之外,圖書館的決策者應該有科際整合的觀念與協調能力,妥善整合跨領域的人才及館員,並在推動政策前參考多方意見,如此才能讓好的研究觀念落實為可行的服務。此外,圖書館對於館藏的概念,除了核心的實體館藏之外,也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廣納讀者所需要的電子或視聽多媒體等資源,並發展自己的特色館藏,加上對於館藏內容的適度組織,才能吸引讀者從倚賴Google為主要資訊來源中重新走進圖書館。
鶴立老師所探討的第二個主題,是傳統中文書目分類。分類可以說是反映時代的知識與觀念的縮影。在這方面的研究方向為應用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傳統中國書目分類、選擇四個分類法深入研究:七略、隋書經藉志、通志藝文略、四庫全書總目等。老師本次的演講著重於七略的書目分類探討,因為七略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目錄,由西漢經學家、天文學家、目錄學家劉歆在西元前5年間編成,為政府新校本圖書的總目錄。除序文之外,分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等共七大類(略)。七略對中國古代校書編目活動影響深遠,均佚於唐代。其基本內容借漢書藝文志以傳。
而討論到書目的目標時,老師引用Svenonius(2000)的主張,認為好的書目系統設計開始於明確定義清楚且可執行目標。而Charles A. Cutter則主張,圖書館館藏目錄應該讓讀者能從已知的作者、標題、主題尋找,且可以從特定作者、主題、及文獻種類顯示圖書館的館藏內容,以及從版本與特質等方面協助讀者對於文件的選擇。目前對於書目的思考,以
IFLA(1988)所提出的FRBR書目記錄功能要件為主。而老師指出IFLA所提出的國際編目原則聲明,主要有以下幾個重點。目錄的功能在於讓使用者能夠:
1. 使用資源屬性或相關的館藏搜尋結果發現書目資源。
2.能夠分辨書目資源或在資源生命週期中負有某種責任的個人、團體或自動裝置等責任者(agent)。
3.能選擇適合使用者需求的書目資源。
4.能取得單件(item)的使用權。
5.能在目錄間瀏覽。
在第二個主題分享中有些古籍的概念雖然不是很容易理解,不過老師有個觀念讓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以新的研究方法來看待傳統的東西,也是一種方向。不要擔心是否研究主題冷門,只要用心也會在舊知識中找出。其次,編目的重要性在現在圖書館也許並不像過往受到重視。然而如何能在編目在學理與一般讀者的使用需求中取得平衡點,是圖資人或館員所應該考量的重點,如此方能編制出符合學術嚴謹度與讀者需要的書目,讓資訊能更廣為人們所運用。
*李鶴立老師的網站
http://www.uwm.edu/~hurli/
0 意見:
張貼留言